微信公众号运营,带动多渠道流量转化—
72001、公众号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和后来者02、内容创业,拥抱变化03、图文后时代,在短视频乘风破浪2012年8月17日,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 2012年8月17日22:52分,微信内部发出的一封邮件 行至八年,公众号见证了许多人「改变命运」的时刻,有人赶...
查看全文全站搜索
为什么在营销中,会出现大量不说人话的文案呢?
开门见山,一句话说清楚:因为你没有唤醒用户的基模(schema)。
什么是基模?这个概念来自认知心理学,指我们大脑中预先储存的海量信息、背景知识等,这构成了每个人不同的认知结构。你可以把基模想象成一个筛选器。每天我们一睁眼,来自外界的纷繁信息就涌过来,但有了基模这个筛选器,最终我们只会留意到少部分信息。
只有唤醒基模的信息,才能拥有心智的入场券。而传递失效的信息,通常都犯了这三个错:
一、用户缺乏相关基模
出国旅游的时候,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情况?有些人遇到语言不通时,会放慢语速,提高音量,并且不断重复要说的话——好像这样对方就能听懂似的。就像很多时候,营销人需要给用户传递一个陌生的概念,但对于不具备相关背景知识的人,你越使劲描述,越容易让人摸不到头脑。由于对方欠缺你脑中的基模,很容易出现鸡同鸭讲、各说各话。
更诡异的是,你越了解产品,越容易丧失沟通能力。因为你每学会多一点知识,对没有掌握这些知识的人,就失去一分理解。久而久之,你的同理心,会越来越弱。有个术语叫知识的诅咒。说的就是这个现象。
假如你看过小王子,你脑中相应的基模就会被唤醒,你会说:这还不简单吗,这是蛇吞象啊。可是对不了解的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帽子。
营销人怎么检验知识的诅咒呢?很简单,一句文案,读给不识字的人能不能听懂?一个产品,小白用户能不能不看说明书就学会使用?一个app,新手能不能迅速上手而不会一头雾水?如果答案都是不能 ,那就是陷入了知识的诅咒。
二、无法调用用户基模
下面是来自认知心理学家戴维·鲁宾(David Rubin)的小测试,每一道题请你用5秒的时间快速做出反应。
发现了吗,每道题似乎都会触发你大脑中不同的记忆活动。例如当你想起歌曲,你脑子里面可能会萦绕一段旋律,当你想起《蒙娜丽莎》,会浮现出她那个著名的微笑;提到西瓜,会勾起你一连串的记忆,但是一旦遇到“真理”、“公平”这些抽象的概念,你很容易大脑一片空白。
鲁宾测试说明一个道理,越具体的事物,越容易激发人们的大脑中丰富的活动。而越抽象复杂的概念,越无法唤醒基模。
三、和用户基模发生冲突
为什么支付宝做不了社交?为什么马应龙口红让人排斥?为什么星巴克的中杯、大杯、超大杯让大多数人感到迷惑?
因为它们都违背了大多数人的共识。它们都试图去挑战用户脑中已有的基模。
比如在用户基模中,支付宝 =钱包,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的钱包需要社交?同样,马应龙的使用场景,和口红的使用场景截然不同,那为什么两个部位要用一个牌子的东西?而星巴克违背我们公认的大小标准,足以让任何一个普通人凌乱。
那么,怎么才能避开上述三个大坑,写出用户听得懂、记得住的文案呢?接下来的三个工具,熊猫老师带你一一细分拆解、模拟运用。
什么叫具体化?用行为心理学家丹·希思和奇普·希思的说法:如果你能凭感官去认知某样东西,那就叫具体。
如果你擅长用具体的手法,你就是赢家。
比如,疫情期间,北野武的一句话流传全网:“灾难并不是死了两万人这样一件事,而是死了一个人这件事,发生了两万次。”其中,“死了两万人”就是抽象的,因为我们的大脑无法理解庞大的数据;而“死了一个人发生了两万次”就是非常具体的,你甚至能第一时间有画面感。
“尊崇服务,以您为尊”的口号,是抽象宏大不说人话;“海底捞给我打包了一整个西瓜”,这种故事就是具体的。“让人放心的黄金奶源”是抽象的, “认养一头牛”就是具体的。凡是能让人看到、听到、闻到、触碰和感受到的描述,就叫具体。
写出具体化的文案,有一个小技巧,你最好能甩开形容词,比甩锅还快;躲开陈腔滥调,比避开渣男还灵活。
试一试,只用动词和名词去写出五种可感知的具体化文案。
如果形容味道清新,不要直接说出小清新,而是说“下过小雨后,森林里的味道”。(嗅觉)
如果描述质地轻盈,不要直接说轻如空气,而是说“一触碰到脸,就变成水渗进了皮肤”。(触觉)
当你形容卤鸡爪好吃,千万不要用“酥烂诱人、地道工艺、私厨秘方”这些陈词滥调,试试换成一个吃货的高光时刻,例如:“一抿就化了”。(味觉)
当你想说食物好吃,停止用香脆这种形容,换成声音上的体验。例如咔嚓一口咬下5层夹心,沙拉沙拉是勺子刮过芝士的声音。拧开可乐会听到泡沫咻咻地涌上来。例如前段时间美的做了一套海报,都以夏天的声音为主题。
我们在做营销、写文案时,真正能做的,是站在用户的角度,不断思考:如何把我们想要传递的信息,和用户基模紧密连接起来?这是绝大部分产品推广的首要命题,也是营销人最稀缺的能力。
1、当用户心中没有对应基模,用类比
遵循营销铁律:你要说什么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方会接收到什么。所以,随时学会预判对方的知识盲区,用类比手法,把陌生概念嵌入用户熟悉的基模中。
2、当用户大脑一片空白,用具体化
第二个铁律:抽象是基模的天敌,具象化才是营销的鱼饵。学会把抽象概念,转化为大脑可以感知的基模。
3、当用户已有认知,用新的参照重新归类
第三个铁律:不要动摇用户脑海中固有的基模,而是顺势去引导它,导向你所希望的路径。
01、公众号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和后来者02、内容创业,拥抱变化03、图文后时代,在短视频乘风破浪2012年8月17日,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 2012年8月17日22:52分,微信内部发出的一封邮件 行至八年,公众号见证了许多人「改变命运」的时刻,有人赶...
查看全文一、内容矩形阵是流量转化的轴承二、多管齐下的内容分发战1. 了解各大平台特点,给渠道进行分级2. 关注垂直行业的内容社区三、你的内容运营策略里,数据分析缺席了吗?1. 数据采集:了解目标用户和竞争对手2. 数据分析:辨别最有效的内容推广渠道3. 数据反馈:证明内...
查看全文公开资料显示,成立于2010年5月的百科名医网是国内最大的专业医学科普知识内容平台,同时也是“国家卫健委权威医学科普项目”唯一指定网站。从内容生产模式上来看,百科名医网始终采取PGC的生产模式,通过与三甲医院、主任级医师等专业人士合作,并辅以NLP、深度学习、...
查看全文学会发圈,要先学会做人设。发圈让人更饱满,更有情感和链接。发圈时间选择,发圈文案设计建群如何引流,如何做好建群第一步活跃如何和用户建立第一次的链接在做社群团长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学会的就是如何发圈,而要学发圈,首先要学会的就是做人设。可能很多同学会...
查看全文